首页
实时讯息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
李德平院士逝世
2025-04-01
光明日报北京3月31日电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辐射防护专家,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资深顾问,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原院长、名誉院长李德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3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李德平1926年11月4日出生于北京。1948年毕业于
中国科研团队给金属“重塑金身”,开创二维金属研究新领域
2025-03-13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在我国神话传说中,“重塑金身”的故事流传已久,像哪吒以莲藕重塑肉身,关键就在于材料的选择。无独有偶,科学家们也在执着探索一个极为相似的课题,给材料“重塑金身”,引领材料创新产业革命。近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团队成功为金属“重塑金身”,实现了厚度仅为头发丝直径的二十万分之一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改造传统催化材料取得新突破 光解水制氢效率提升15倍
2025-04-15
早在150年前,科幻大师凡尔纳就预言:水将成为终极燃料。科学家们一直努力将这个预言变为现实。日前,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刘岗团队研究发现,用钪改造二氧化钛作为催化材料,产氢效率比传统的二氧化钛高出15倍以上,创造了该材料体系的新纪录。目前,太阳能制氢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太阳能发电电解水,效率高,但设备
送别99岁院士!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获得者李德平逝世
2025-03-17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全国科学大会奖获得者,中国辐射防护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国际著名辐射防护专家,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原院长、名誉院长李德平,因病医治无效,于3月16日17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致敬!送别!
全国政协委员李景虹:加快制定人工智能促进法,营造更好创新发展环境
2025-03-04
春节以后,人工智能成为热门话题。随着人工智能加速渗透千行百业,怎样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发展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不少代表委员也围绕人工智能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景虹表示,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颁发给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家,引起了全世界
国际首个!我国抢占制高点
2025-04-16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地月空间三星组网,抢占了地月空间探索的制高点,让月球资源开发利用、跨行星生存等梦想走进现实。记者15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由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专项“地月空间DRO探索研究”部署研制的三颗卫星目前已经在地月空间稳定建立百万公里级星间测量通信链路,标志着我国已成功构建国际首
以创新应对挑战 中关村论坛与会者吁开放合作
2025-03-27
中新社北京3月27日电 (王恩博 王梦瑶)面对当前各类全球性挑战,科技创新如何实现突破?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与会者给出共同答案:开放与合作。本届中关村论坛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既有政府间科技合作对话,又广泛邀请国际科技组织及全球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等参与,展现出鲜明的开放特色。
我国科研团队提出人工合成细菌治疗肿瘤新方法
2025-03-05
新华社深圳3月4日电(记者陈宇轩)记者4日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合成的细菌开展肿瘤治疗研究,揭示了这种合成细菌能够抑制肿瘤生长的关键原理,为进一步“改造”细菌、治疗恶性实体瘤提供了新方法。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工作启动
2025-04-25
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记者刘祯、张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工作4月25日正式启动。本次增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额各不超过100名。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院士制度是党和国家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导向,凝聚优秀人才服务国家设立的一项
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揭晓——听!创新强音如此激昂
2025-03-28
光明日报记者 崔兴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3月27日发布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本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主要分布在数理天文信息、化学材料能源、地球环境和生命医学等科学领域。此项年度评选活动自2005年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20届。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是由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先从70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