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当前位置:
首页
患者
患者
涉及近20个治疗领域,一大批新药好药正加速惠及患者
2025-03-18
国家药监局今天发布《2024年度药品审评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全年批准1类创新药48个,涵盖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和抗感染等近20个治疗领域,一大批新药好药加速惠及患者。报告显示,2024年国家药监局加快创新药、罕见病用药和儿童用药等急需药品审批上市。批准1类创新药48个品种,
罕见病常伴脊柱侧弯 专家呼吁加强早期筛查与治疗
2025-02-28
中新网广州2月28日电 (蔡敏婕 刘馨龄)今年2月28日是第18个国际罕见病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罕见病中心副主任黄紫房表示,脊柱侧弯是一种脊柱三维畸形,其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四类:特发性侧弯、先天性侧弯、神经肌肉型侧弯、综合征型侧弯。其中先天性侧弯、神经肌肉型侧弯、综合征型侧弯均与罕见病有着千
肝癌大户被揪出!专家提醒:毒性是砒霜的68倍,很多家庭都在吃!
2025-04-10
“怎么会这样,这绝对不可能!” 老李死死攥着手中的体检报告,眼睛瞪得老大,满脸都是难以置信的神情。老李是一名环卫工,虽然收入不算多,但平日里日子过得简单自在。可谁能想到,今年开始,厄运却悄悄降临在他身上。那段时间,老李老是莫名地腹痛,还时不时腹泻。一开始,他觉得可能就是吃坏了肚子,自己身体一向还算硬
离奇脾肿大,罕见血液病患者在信阳市人民医院明确诊断
2025-04-23
26岁患者陈先生(化名)脾脏莫名肿大、胆红素持续升高,辗转多地求医却被告知“病因不明”。这场艰难的求医之旅,犹如噩梦般的经历,在信阳市人民医院伍学强博士血液病工作室迎来转机。一个隐匿的基因突变,一类罕见的红细胞形态,如何成为破解谜题的关键?求真探源 ——从“迷雾重重”到“拨云见日”面对患者求助,伍学
19名患者在村卫生室打针感染,起诉最终获赔51万
2025-03-28
只是在村卫生室打了一针,19名患者的臀部先后肿起鸡蛋大小的硬块,疼痛难忍。其中,年龄最小的刚满1周岁,最年长的74岁,孩子因为疼痛日夜哭闹,老人因为疼痛饱受折磨。“这针有问题!”患者们涌向村卫生室讨要说法,从此踏上了维权之路。打针患者感染太原市迎泽区某村19名村民因感冒、发烧等疾病,先后来到村卫生室
三天拉一次和一天拉三次,哪个离癌症更近?这些危险信号千万别忽视
2025-03-06
便秘和腹泻是两个极端排便现象,也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但千万别不把它们当回事,癌症信号就藏在排便习惯里。多久不拉屎才算便秘?3个方法缓解便秘浙江省肿瘤医院医生介绍,参考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罗马IV标准),便秘主要看3点:第一看排便频率,一个礼拜上大号的次数少于3次。第二看排便难度,25%以上的排便需要
新华深读丨科学认识 积极防护 系统治理——春季花粉过敏面面观
2025-04-03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题:科学认识 积极防护 系统治理——春季花粉过敏面面观新华社记者顾天成、屈婷、徐鹏航过敏,已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世界过敏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30%人口受过敏性疾病困扰,中国则有2.5亿过敏性鼻炎患者。近年来,几乎每年春天,“过敏”都成为绕不开的话题。而今年,热
可捕捉3毫米肿瘤!西部首台超长轴向视野PET/CT在渝投用
2025-03-14
重庆广电-第1眼TV 3月14日,西部地区首台超长轴向视野PET/CT在重医附一院正式开机。该设备可在30-40秒内完成全身扫描,3毫米约芝麻大小的肿瘤均可精准捕捉。这不仅填补了西部地区超高端分子影像设备的空白,更将方便百姓在肿瘤、神经及心血管疾病等领域疾病的早诊早治。这台设备如何惠及患者?据介绍,
好消息!本月起,这笔钱取消了
2025-03-04
国家卫健委决定从3月起,全国公立医疗机构取消门诊预交金,将住院预交金降至同病种医保患者个人自付的平均水平,以切实减轻患者预付资金压力。来源: 浙江在线
韩国友人体验中医针灸疗法
2025-04-17
【来源:牡丹晚报】 中国菏泽网消息(记者 陈淑娅 通讯员 孔祥凯) 近日,一批韩国友人赴中国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参访了当地知名企业都司熊猫工厂,并在牡丹区都司镇中心卫生院中医二(康复)科体验传统针灸疗法,切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的独特魅力。在体验环节,代表团成员亲身体验了中医针灸治疗。针
«
1
2
3
4
5
6
7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