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基因治疗药物获批上市,上海企业开拓国产创新药新版图


今天,我国首个基因治疗药物“信玖凝”(通用名:波哌达可基注射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这款药品由上海信念医药集团研发和生产,采用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技术,用于治疗中重度血友病B成年患者。上海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全球已有8款rAAV基因治疗药物获批上市,用于治疗遗传性耳聋、杜氏肌营养不良等罕见病和眼科疾病。“信玖凝”的上市,成功开拓了国产创新药市场的新版图。
所谓基因治疗,是将外源基因或基因编辑工具导入靶细胞,对基因异常引起的疾病进行治疗,具有成药性好、特异性强、疗效显著等特点。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联系紧密,且部分产品分类存在重合。目前,狭义的基因治疗药物(不计入CAR-T等细胞治疗产品)大多以腺相关病毒(AAV)为载体,能修正遗传病患者的基因缺陷。
信念医药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肖啸博士介绍,AAV是科学家在研发脊髓灰质炎疫苗时发现的,这种病毒依赖腺病毒在人体内复制繁衍,可以感染各种细胞,但不会引发任何疾病。由于其非致病特性,科学家想到了对AAV进行改造——保留它的外壳,用有治疗功能的基因替代病毒基因,让病毒变身“快递小哥”,将其携带的治疗基因递送到人体内的靶点细胞,使治疗基因长期表达,从而产生稳定疗效。

信念医药研发人员在基因药物生产车间工作。
基因治疗药物给遗传性罕见病、单器官疾病患者带来了治愈希望,而且具有“一针给药,长期有效”的优势,不需要反复给药。
血友病B就是一种遗传性罕见病,由凝血因子Ⅸ缺乏引起。患者从小频繁出血,导致关节结构和功能损伤严重,致残率居高不下。目前,预防和按需使用凝血因子替代疗法是血友病的标准临床治疗,患者须终生频繁注射凝血酶原复合物或重组凝血因子。这给他们带来了感染、血栓等风险和生活不便,长期的治疗花费也让患者家庭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
针对这个疾病,信念医药以自主研发的新型AAV为载体,让病毒携带人凝血因子Ⅸ基因。它们通过单次静脉给药进入人体后,会在肝脏持续表达人凝血因子Ⅸ基因,提高并长期维持患者的凝血因子水平。
信念医药发表在《柳叶刀—血液病学》杂志上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10例重度、中重度血友病B患者接受“波哌达可基注射液”治疗后,中位58周随访显示出“3个0”的临床获益:患者中位年化出血率从12次减少至0次,中位靶关节数从1.5个减少至0个,中位凝血因子药物年输注次数从53.5次减少至0次。公司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论文报告了血友病B患者接受“波哌达可基注射液”治疗后,完成全膝关节置换术,显示基因治疗对血友病有长期疗效,在患者大手术中有很好的止血效果。

上海临港“生命蓝湾”的基因药物生产厂房
“这款基因药物的成功上市,得益于上海的科技创新生态和资源协同,也得益于政府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前瞻性战略引领和全链条创新赋能。”肖啸说,“我们公司在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阶段,得到了上海市科委的多项政策支持。在药物注册阶段,得到了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检查长三角分中心的悉心指导。”
据悉,市科委联合多部门先后发布了《上海市促进细胞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4年)》和《上海市促进基因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围绕上海细胞与基因治疗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系统推动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来,上海持续实施“细胞与基因治疗”专项,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和企业开展新靶点新机制研究、关键技术开发、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和产品集成攻关。未来,市科委将推进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产品的研发和上市,为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原标题:《我国首个基因治疗药物获批上市,上海企业开拓国产创新药新版图》
栏目主编:黄海华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俞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