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爽贵阳:生态新篇,绿动未来
盛夏林城,碧空如洗,满目苍翠。贵阳,这座“千园之城”正以一场静水深流的绿色变革,在发展与保护的平衡木上走出优雅步伐。凭借对生态环境的执着守护、对绿色产业的精心培育、对生态理念的大力弘扬,成功书写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典范。
生态环境质量提升
让绿水蓝天成为常态
2024年,贵阳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5%,PM2.5浓度同比下降16.6%,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位居前列,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三,二氧化氮、PM10、PM2.5等关键指标均创近年来最优水平。这背后,是贵阳多年来持续推进“蓝天保卫战”的坚定决心与不懈努力。
除了常态化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今年贵阳市率先在观山湖区会展城A7组团开展油烟治理试点工作,并出台《观山湖区餐饮业大气污染防治专项实施方案(试行)》,以重点业态、重点规模、重点区域及重点单位为优先,通过创新监管方式,持续推进餐饮业废气净化设备建设,不断提高餐饮行业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水平。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完成试点区域餐饮单位相关情况统计摸底并建立信息数据库,开展“三个一批”行动,积极推动油烟扰民投诉问题有效化解,为给市民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当“贵阳蓝”从季节限定变为四季常态,水清岸绿的愿景同样照进现实。
2024年,贵阳市28个地表水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率均保持100%,纳入市级河湖名录管理的107条河流首次全部消除劣Ⅴ类水体,《从“失去生命”蝶变为美丽河湖——南明河治理小记》实践案例入选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案例》,贵阳市创新机制推动水质改善经验被生态环境部纳入2024年度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一个个来之不易的成绩都向社会和公众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水质答卷。
生态环境之变,不仅是监测指标的跃升,更是市民推开窗户时的会心一笑,是漫步河滨时的悠然自得。
绿色产业崛起
生态经济活力迸发
“将低能耗、低碳的数字产业融入自然景区,这种转型智慧令人赞叹!”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举办期间,来自英国的智库专家Khalil Elooardighi在参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小兰山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村落时感慨道。
作为全国首个“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村落”,小兰山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村落以百花湖独特的生态景观为底色,以“数字+文化”为主导,“文化+科技”为引领,构建了滨湖观光休闲带,总部产业集群区、产业融合示范区、综合服务区“一带三区”产业布局,致力于打造以产城互动、城乡融合引领乡村振兴的样板示范区域。
目前,小兰山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村落已有43家省内外企业入驻,包括动漫设计、数字出版、短视频创作、VR内容研发等数字视听等绿色文化企业,80名村民获得了稳定的就业岗位。
在参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贵州柏春神鹊茶场时,英国气候变化专家安娜丽莎・普里宗由衷赞叹:“来之前看过图片,但没想到现场如此震撼!”
20年来,贵州柏春神鹊茶场始终坚持“零化肥、零农药、零除草剂、零生长激素”的生产模式,完全按有机茶园标准和相关国家、国际标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获准中国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食品安全标志(SC)证,获称贵阳市无公害茶园基地称号。
目前,茶场已种植产出高端白芽(绿茶)一千余亩,年生产优质干茶五千余斤,带动环湖上万亩白茶园的开发建设。
绿色产业崛起,不仅是经济数据的增长,更是村庄环绕百花湖畔的生机勃勃,是茶园飘香里的丰收喜悦。
生态文化繁荣
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6月4日,贵阳生态科普馆首场义务讲解员科普讲解服务正式开启。经过三个月的系统培训,24名来自在职教师、退休职工、高校学生及环保志愿者等不同群体的义务讲解员正式上岗。
“义务讲解员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生态文明的翻译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致力于让每个展区都成为跨学科教学的载体,在阳光少年讲解员的心中种下一颗自然的种子,让知识在体验中生根发芽。”义务讲解员周艳表示。
除了义务讲解员,贵阳生态科普馆还启动了“绿色未来声 少年讲解行”——2025年阳光少年志愿讲解员活动招募,邀请8岁 - 16岁、热爱自然、善于表达的青少年朋友在寒暑假及周末时光,以组合讲解的创新形式,在贵阳生态科普馆开启沉浸式职业体验,为公众带来科普讲解服务。
作为贵阳市生态文明理念宣传的另一个重要阵地,贵阳市观山湖区生态文明展览馆在今年3月分启动二期建设工程 ,重点打造生态涵养区,涵盖自然探索科普园、湖滨生态体验园、蝴蝶生境涵养园、湿地水鸟涵养园、湖泊生态涵养园等,通过增设可互动科普牌、再生昆虫屋、绿色课堂、浮岛、观鹭台等设施,进一步拓展生态科普教育内容,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生态体验。
生态文化繁荣,不仅是贵阳生态科普馆里的知识海洋,是贵阳市观山湖区生态文明展览馆中的生动呈现,更是市民走进场馆时的求知眼神,是谈论生态话题时的侃侃而谈。
从“爽爽贵阳”的天然馈赠,到“千园之城”的精雕细琢,贵阳的生态实践已从环境治理的单一维度,拓展至产业转型的动能再造,最终落脚于人文浸润的深层变革。这条以绿为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不仅守护了黔中大地的灵秀山水,更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为“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写下了充满活力的贵阳注脚。绿意盎然的贵阳,正以更坚定的步履,迈向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产业兴、人文美的未来之境。
来源:贵阳生态环境融媒体中心
文丨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