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重启后的“村超”让中国式团结再次具象化

2025-07-27 22:29:00     阅读量:0

7月27日晚,当璀璨的烟火再次在“村超”球场绽放,当欢呼声响彻云霄,当熟悉的美食投喂在场边上演,因洪灾肆虐按下暂停键的“村超”在万众期待中回来了!现场超5万人,线上超287万人共同见证了“村超”重启时刻。

今年6月24日至28日,榕江县遭遇了一场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面对汹汹来临的洪水,我们看见,榕江8000多名党员干部立刻行动起来,挨家挨户敲门,催促乡亲们快撤;武警官兵、消防队员星夜驰援,从清淤转战救援。我们看见,洪灾发生后,各地群众心系灾区人民,纷纷用自己的方式献计出力、慷慨解囊。重庆江津逆风救援队的无人机点亮夜间清淤战场;新疆大哥跨越4000公里为灾区送来本地牛肉;四川大哥们自备菜刀下厨做饭支援救灾。这些,汇聚起一方有难、八方驰援的中国力量!

新疆志愿者阿里木江·哈力克重返榕江

我们还看见,这场生命至上、全民动员的接力,筑起了冲不垮的精神堤坝。

承载着中国乡村足球梦想的绿茵场被淹,救援队伍开动铲车等大型设备,努力清理淤泥,村民拎着铁锹进场,球场上推车、垃圾车不停运转。一个月时间,3万多人共同参与,8市州组团援建,当各族群众为进球欢呼、为互助感动,当灾后重建与赛事筹备同步推进,我们看见的是一个充满韧性的民族在困境中迸发的生机。

榕江巷道里的救援武警马东昇,被网友称为“中国脊梁”

榕江洪水发生时,地势较高的忠诚镇成了抗洪救灾的“大后方”,村民们自发带上家里的菜,拿上菜刀、围裙,到忠诚大食堂帮厨。后勤只吃三分饱,多打一碗送前线,忠诚镇每天为一线救援人员配送盒饭近2万份。抗洪中,榕江共做出盒饭46.9777万份,这一惊人的数字背后,是榕江人民团结奋战、守望相助的暖心力量。

“村超”重启,忠诚大食堂提供“感恩盒饭”

如今,虽然曾经的热火朝天已经归于平静,忠诚大食堂内“一座城,一群人,一条心”的横幅颜色依旧鲜艳。“村超”重启,忠诚大食堂也开始准备“感恩盒饭”,还特地设计了盒饭的封面。这些盒饭的封面均是抗洪抢险期间的感人场面:有拿着喇叭喊“带上菜刀,来村委会干活”的村干部,有“多打点,他们太饿了”的帮厨大姐。

当参与过抗洪救援的救援队伍、爱心人士以及志愿者们重返榕江。我们看见,这片土地上跃动的不仅是重建的生机,更有无数颗赤子之心汇聚成的温暖洪流。

“我带了56个石榴,象征56个民族像石榴籽般紧紧相拥。”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阿里木江·哈力克的话语,道出了这场救援最动人的底色。这位来自新疆的志愿者,用民族团结的隐喻为灾区注入信心:“如此强大的国家,如此团结的人民,没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

而千里之外的河南烩面香,亦在榕江飘散。17年救援路上的“河南烩面大哥”赵占胜,带着6000份热气腾腾的家乡味道星夜驰援。“这次没赶上村超,下次一定补上!”他憨厚的笑容里,藏着中原儿女的豪迈与细腻。

西南“F4”的菜刀在砧板上起舞时,四川志愿者陈龙和队友们已悄然转换角色。原计划铲除淤泥的双手,此刻正为受灾群众切菜配餐。“有困难就该伸手”,这句朴实的西南方言,恰似山城人民骨子里的仗义与热忱。

人民子弟兵的车队驶过县城时,道路两旁挥动的双手让战士赵先金眼眶发热:“那是百姓的信任,更是军人的勋章。”而战士汪建华永远记得那个特殊的日子——“七一”当天,教导员展开鲜红的党旗,带领全体党员在废墟上重温誓词。泥泞中的誓言,比任何时刻都更加铿锵。

从天山脚下到中原大地,从巴山蜀水到黔中苗乡,五湖四海的援手托起了榕江的黎明。“村超”重启日,这些汇聚了全国各地志愿者的祝福,也让我们看见:洪水或许能冲毁道路,却冲不散血脉相连的羁绊;灾难可能会留下伤痕,却让56颗石榴籽抱得更紧。

我们还看见,淤泥覆盖不了绿茵场的激情,洪水更冲不散刻在骨子里的热爱。从头顶木桶、手抱足球的女孩到洪水里裹满泥浆、写着名字的足球,再到污水中清理障碍物的小小身影,洪水能卷走草皮,却冲不散人心。淤泥可覆盖跑道,但盖不住希望。

清淤中的榕江小将 韦蓝骏

而当“村超”回归的哨声带着温度穿越绿茵场,球场外,街道上的烟火气也与人流一道复苏,很多人属于自己的“比赛”,也重新开始了。

球场上的激情呐喊与团结拼搏,再次点燃榕江人对美好生活的热情与追求。“村超”,是乐子,是路子,也是日子。随着小店的流水又开始进账,他们也准备好,“再比一场”。

夜幕降临,当裁判哨响彻新铺的绿茵场,当国际球星巴乔和卡洛斯受聘当地职业学校足球名誉教练,当救援英雄收到全场的鼓掌致敬,当1000台无人机表演的感恩大字出现在天空,这份以行动书写的“人民至上”,形成了人心凝聚、可抵万难的“大坝”永远矗立在“村超”球场。

来源:动静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