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的危害有哪些?这些日常处理方法请收好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已有明显提高,但低血压却较少得到大家的关注。了解低血压及其处理方法,可以减少低血压带来的恐慌,减少低血压导致的不良事件。

什么是低血压
正常成年人的血压值为90~139/60~89毫米汞柱,当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时,即为低血压。低血压分为生理性低血压和继发性低血压。
生理性低血压多发生于消瘦的年轻女性或儿童,由于患者没有症状,也没有全身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的情况,因此也被称为低血压状态。继发性低血压是各种疾病或药物引起的低血压,包括使用降压药过量或者某些药物引起的药物性低血压,失血、感染或心脏疾病导致全身有效血容量不足而出现的休克,由于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等疾病引起的神经退行性变,或由糖尿病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的神经直立性低血压,以及餐后低血压等。
老年人低血压以直立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最为常见。直立性低血压是指从卧位到直立位3分钟之内,收缩压下降超过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超过10毫米汞柱,或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餐后低血压是指餐后2小时收缩压下降超过20毫米汞柱,或餐前收缩压超过100毫米汞柱合并餐后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或餐后血压下降水平超过脑血管调节能力而引起的低血压。

低血压有哪些危害
血压是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低血压的出现,表明血容量的绝对或相对不足,血容量不足会导致全身各组织器官出现缺血缺氧,从而造成各组织器官可逆性甚至是不可逆的功能损伤。各器官中,大脑对缺血缺氧最为敏感,因此,低血压对大脑造成的损伤最大。
低血压的症状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及个人耐受程度而有差异,症状轻的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疲劳、脸色苍白、消化不良等;严重者可出现四肢湿冷、呼吸困难、晕厥,甚至神志改变,如神志淡漠、嗜睡、昏迷、晕厥。
居家科学处理低血压
生理性低血压患者,一般血压仅稍低于正常范围,且没有任何症状,不需要处理。活动较少的人群可适当增加活动,消瘦者可适当多进食以增加体重。如果是药物引起的低血压,患者应寻找引起低血压的药物,酌情减少或停用该药物,并及时就诊咨询医生是否需要继续使用该药物。

餐后低血压以非药物治疗为主,主要包括进食前增加饮水量,避免餐前服用降压药(降压药可放在两餐中间使用),饮食结构调整为少食多餐,避免进食过饱,每顿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主要是减少主食,如米饭、面食等)的摄入。需要管饲的患者,可适当降低食物的输注速度。
如果是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应适当增加水和盐的摄入。推荐每日饮水2000~3000毫升,摄入盐10~12克,避免饮用浓茶、浓咖啡,不要饮酒。
尽量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过度劳累,避免在炎热天气下跑步、徒步旅行,洗澡水温不宜过高,不要泡桑拿。因为这些情况会导致大量出汗,加重有效循环容量不足,诱发体位性低血压。

给老年人的几个建议
01.起床动作要放慢,做到“3个3分钟”。
醒后平卧在床上,活动肢体3分钟后再缓慢坐起;双下肢下垂,坐在床沿3分钟后再缓慢站起;站起3分钟后再行走。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人群在平卧休息时,可用枕头适当抬高头部,使床头比床尾高15~25厘米。
02.通过倾斜训练预防复发。
发作过体位性低血压的老年人,可以通过倾斜训练来预防复发。训练的方法是,人背靠墙面,双脚并拢,脚跟距墙15~20厘米,然后双肩向后方慢慢靠向墙面,让后背倾斜靠在墙上,保持静止状态不动。每次训练15~30分钟,每天1~2次,1个月后隔天训练,3个月后每周训练2天。静脉回流差的患者可以使用腹带或穿弹力袜。
03.坚持中等强度的非剧烈运动。
有体位性低血压的老年人会认为自己不能运动,因为运动可能诱发黑矇甚至晕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事实上,长期缺乏运动会使人体力下降,肌肉量和肌肉力量下降,反而可能加重低血压的症状。低血压患者应坚持中等强度的非剧烈运动,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
04.注意情绪调节,出现症状及时应对。
老年人要注意情绪调节,不必因体位性低血压过分紧张、焦虑。若出现站立后头晕、黑矇等症状,应及时坐下或躺下,并做反压动作。比如,交叉双腿并紧绷、用力握拳、双手相扣拉紧等。
(来源:健康北京)
责任编辑:王鹤翔
- 本文分类:实时讯息
- 本文标签:低血压 毫米汞柱 收缩压 体位 餐后 患者 症状 药物
- 浏览次数:0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5-04-18 08:48:00
- 本文链接:https://m.qckvzv.cn/news/MjwQg5l0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