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布局“第三空间”,澎湃新闻何以突破用户增长天花板?

2025-04-27 09:19:00     阅读量:0

在移动互联网用户逼近增量天花板的当下,如何突破传统终端限制,开辟新场景以触达增量用户,成为媒体行业的必答题。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智能车机成为焦点,而澎湃新闻等媒体已率先将内容生态延伸至这一“第三生活空间”,通过AI驱动的场景化服务重构用户黏性。这一布局背后,既是媒体对“车联万物”趋势的回应,也是AI时代下媒体行业深度变革的缩影。

从手机到车机,重构用户触达路径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定位为“新一代智能终端”。根据《2025消费品行业系列研究报告——智能网联汽车》显示,在智能座舱方面,2024年新车渗透率攀升至73%,功能体验正加速迈向性能卓越、体验愉悦的全新高度。

在总面积超36万平方米的上海车展上,智能座舱的交互体验成为车企竞逐的新“战场”。多个品牌车企的展台显示,智能座舱已从工具升级为“生活伴侣”,从播放音乐、调节空调温度、调节驾驶模式、灯光,到播放新闻、音乐、视频、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给驾驶者提供了多元化的体验。

智能座舱为内容服务提供了天然场景,越来越多的优质内容生产者在加速入局这一赛道。2020年4月,澎湃新闻车机应用项目启动,该项目是全国主流媒体中最早一批开展的车机生态项目,同时也是最早开展车机项目的互联网应用产品之一。以比亚迪仰望为例,车主进入座驾后可以对车机应用说:“你好仰望,播报当天新闻。”车内系统将根据车主平时的日常喜好、所在地区、当前时间等维度,以语音播报的形式,向车主推荐来自澎湃新闻的对应新闻资讯,车主还可以点击屏幕上澎湃新闻的链接浏览更多资讯。

截至目前,澎湃新闻与华为、腾讯智行、阿里斑马智行等车机生态服务商,以及比亚迪、长城汽车、上汽集团、广汽丰田、一汽奥迪等主流车企达成内容生态共建合作,推出 “澎湃新闻车机版” 应用产品,为车主提供新闻资讯内容的车内场景服务。另据了解,目前澎湃新闻随车听产品以小程序及快应用形式安装入驻知名品牌车型达50余个品牌车型,覆盖设备达500万辆左右。随着今年更多车企提出的合作邀约以及原生应用的合作推进,预计2025年整体合作量级将超千万。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李南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车机生态具备天然的感知优势,能够实时获取用车时间段、车辆GPS位置、车速、导航路径等多维数据,从而智能判断用户当前所处的出行场景,如基于通勤、高速行驶、驻车休息等场景提供精准的内容推荐。例如,当车辆驶入某一区域时,系统可主动推送当前区域的相关资讯、事件、天气和交通要闻。另外,可结合导航信息预测行驶时间,假设预计行程30分钟,则可以推荐30分钟左右的新闻合集或播客节目等,提升内容与行程的契合度。

车机生态的布局实现了媒体与车企的双赢。“澎湃一直是我们认为内容最权威、生态最丰富的媒体,从行业口碑和用户好评度来看,澎湃都是用户的首选。”斑马智行首席战略官邢悦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斑马智行车端月活达到400万左右,澎湃的内容受到了很多用户的好评。

“我们选择跟澎湃新闻合作,是因为澎湃新闻在内容的权威性、丰富性和深度上都更有优势,用户在行车过程的碎片化时间场景下,能够更多地了解权威的行业信息。”长城汽车空间域总负责人赵龙表示。

存量竞争中,“媒体+”探索场景突围

澎湃布局智能座舱对媒体行业意义深远。移动互联网进入存量竞争的当下,媒体行业需不断“破圈”拓展新场景,实现可持续发展。

艾瑞咨询研究报告显示,从2020至2024年数据来看,移动互联网月总独立设备数环比虽有增长,但整体增速缓慢;用户单日使用时间及次数同比增长率也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表明流量红利正逐步消退,市场已趋近饱和。在深度存量竞争阶段,企业需通过精细化运营和创新服务来提升用户黏性,巩固市场竞争力。

从手机、平板电脑等到汽车,智能终端始终是媒体的“兵家必争之地”。 随着智能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车端用户实现了逆势增长。以广播行业为例,其听众规模呈现缩减态势,仅车载听众需求依旧旺盛,从类别来看,2024年新闻类频率点击量最高,达23.2亿人次(赛立信研究报告)。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各个行业逐步实现智能化、数字化和互联网化,对主流媒体而言,原有的传播渠道在逐步边缘,因此拓展移动互联网以及相关的传播场景显得格外重要,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增加用户规模,提高内容传播的触达面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新兴的场景中进一步去研究垂类用户和垂直场景当中的用户需求,通过进一步突出以用户为导向的理念去开发新的业务营收的可能性。因此汽车,特别是智能座舱是非常重要的场景和用户触达点。对媒体而言,如何在场景中实现内容的精细化投放,提升用户打开界面收听收看的便捷性,相关内容在有效触达的前提下服务于市场化营收,这些都将面临一定的挑战,需要系统性优化和升级。

“媒体、车企与技术提供商应深度协同以构建‘车辆即平台、内容即服务’的生态。”李南认为,媒体需从传统内容生产者转型为“智能内容服务商”,提供结构化、可交互的场景化内容。车企则应打造开放的智能座舱平台,开放数据与算力接口,为“智能内容”提供高质量承载环境。技术提供商可在智能硬件、智能生成和推荐算法等方面发力,打通平台与服务的技术桥梁。在构建这一生态的过程中,以澎湃新闻为代表的“内容服务商”将成为车辆“智能体验”的核心策划者,以内容为枢纽推动三方合作,构建人、车、服务的智能闭环。

AI催化从内容生产到生态的系统性变革

车内场景下的内容消费并非“一次性完成”的过程。借助语音交互能力的支持,用户很可能会在收听某条资讯后,希望进一步获取相关背景、延伸话题,甚至提出个性化查询。李南提到,用户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内容分发系统,更是一个可交互、具有深度陪伴感的智能助手,这是突破传统“信息推送”逻辑实现“智能体验”的关键,它需要精准场景识别能力、自然语言理解能力、语音交互能力、通过交互深入挖掘用户兴趣和需求的能力、以及“智能内容”生成能力,这些能力都高度依赖AI技术得以实现。

面对智能化浪潮,主流媒体在不断寻找正确应用AI的方法和路径。澎湃新闻始终行走在潮流一线,及时拥抱AI技术新变化。2024年,澎湃新闻以技术中心为基础,成立上海派生万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标志着澎湃新闻在智能媒体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依托澎湃新闻十年媒体转型的丰富经验与技术积累,“派生万物”形成了全媒体内容生态建设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涵盖内容生产、审核和分发的全链路服务,赋能媒体和政企机构的智能化升级和机制优化,打造澎湃的第二增长曲线。

澎湃新闻2014年7月22日正式上线,是国内第一家从传统媒体整体全面转型而来的新媒体,被认为是国内媒体融合转型的标杆之一。澎湃新闻不仅要做互联网新型主流媒体,还要“超越媒体”,进一步把自己打造成全链条的内容生态服务商,成为更多行业的赋能者和服务商,以媒体为基础,拓展内容服务的边界,深度介入互联网内容产业的各个环节。在2024年10月,澎湃新闻成立十周年之际的新媒体峰会上,车机场景也作为未来重要方向的“新场景”战略重磅推出,也展现了澎湃对车机生态坚定布局深耕的决心。

未来,澎湃新闻将全面拥抱AI时代,依托专业的内容思维、优质高产的内容供应、扎实的技术和数据能力、有公信的品牌力,重新定义媒体的边界,做生态的搭建者。

澎湃新闻记者 孙雯 李思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