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历史文化村落24 中隐山下见平泉
清徐县平泉古村地处中隐山脚下,古村依山势而建,呈凸形排列。一条大道纵贯南北,仿佛是古村的脊梁;而那条名叫沙河的季节性河流,则如一条玉带,将村子轻轻分割。古村中心,便是大道与沙河的交汇之地。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古村曾经的繁华。兴隆街、信义街、当铺院,这些名字背后,是昔日商贾云集的盛况,更见证了平泉村的繁荣与富庶。
村内建筑年代参差。明清的、民国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21世纪的,石的、砖的、砖石相混的,都有所呈现。
南北大街是主街道,临街有多株老槐树,其中还有一棵千年古槐,故这条大街被命名为唐槐街。唐槐街上有多处老宅院,街北有一处挂有“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平泉村王家楼院”,院中有一座保存完好的三层碉楼。那是村里以前的富户王家小姐住的绣楼。王家楼院南面不远还有一处“庞维国故居”,也是“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庞维国是一位著名的形意拳宗师,在山西武术界曾负有盛名。
不老池是平泉村的灵魂所在,位于村子的中心。池栏用砖砌成八角形,池水原名平泉,泉水自平地涌出,清澈可鉴,四季恒温,达20多摄氏度。即使是冬天,村里的女人们也会在水边淘米洗衣,享受着泉水带来的便利与惬意。古清源八景中的“平泉流碧”,指的就是这里的景象。
走在村里,问起平泉的历史,村民会自豪地答,总有两千年吧。隋开皇十六年(596),在原梗阳古城置清源县,县名得自清源水,而清源水就源自不老池。在干旱的黄土高原,水的珍贵不言而喻。可以肯定的是,早在隋朝,甚至春秋时期,人们就已经在不老池边定居了。可以想象,千百年来,泉水一直在流淌,池边洗衣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他们就坐在水边,寒暄问候,说说笑笑,家长里短。
提及村里的古建,平泉村的村民们总是津津乐道“三阁五庙”。“三阁”——玉皇阁、文昌阁、观音阁,巍峨耸立;“五庙”则说法纷纭,赵简子庙、龙王庙、老爷庙、娘娘庙、吕祖庙,若再算上村外的娘娘庙、清泉寺中的吕祖庙,以及那神秘的石佛庵,平泉村的神圣气息愈发浓厚。赵简子庙里的主人虽不是神,也同样受村民敬仰。这些古建曾承载着村民们的信仰与祈愿,可惜在历史长河中大多损毁。如今,村中还流传着“三座阁,五座庙,小峪寺遗世独立在山坳”的俗语。
清泉寺,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地处中隐山小峪沟,村人和清徐当地人称之为小峪寺。传说明朝时期,一位名叫王福的人曾在小峪寺读书,与狐女紫姑为友。后来他在太原乡试时遇险,被狐女搭救,并护佑其一路连升,青云直上。王福在现实中也确有其人,生于清源北门街,曾官至顺天府尹,死后葬在平泉。
如今,平泉村的乡村旅游在周边“火”出了圈。村子南边有惠东稻田公园,背靠中隐山,面向清泉湖,围绕“稻香兴农”的理念,打造出了集休闲露营、农事体验、研学课堂、稻鱼共生、循环农业为一体的农文旅综合体。清泉山庄位于村后中隐山,与古刹小峪寺相邻,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太原市首批森林单位。山庄打造集葡果种植加工、中华农耕文明展示、采摘休闲观光、健康养生、自然教育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一年四季有各种美味与娱乐项目。
结束语
本版“太原历史文化村落”专栏于2024年10月17日始,连续介绍了我市24座村落的历史文化及乡土记忆。今日结束,感谢读者的关注。——编 者
并州新闻 牛宝生
- 本文分类:实时讯息
- 本文标签:平泉 太原市 清泉 太原 村里 清源 沙河 的人
- 浏览次数:0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5-04-17 06:13:00
- 本文链接:https://m.qckvzv.cn/news/VmvkxGNwZ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