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家汉子胡杨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以石为笔, 绘就民族团结新画卷
侗家汉子胡杨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怀化日报全媒体讯4月27日 ,来自芷江侗族自治县的胡杨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赴北京参加颁奖仪式。

(胡杨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沅洲石雕始于宋代,承载着八百年的厚重文脉,它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结晶。沅洲石雕所用的沅洲石,产自芷江明山,质地温润如玉、色泽丰富多变,自古就有“侗家美玉”的美称。这种独特的石料,见证了侗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也为石雕艺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创作源泉。
在芷江明山脚下的十万坪侗寨,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胡杨,用近30年的时光,赋予沅洲石雕这一非遗技艺新的生命力。胡杨在雕刻前,总会仔细审料,依据石头的颜色构思题材,力求题材与色彩完美契合。这一过程,不仅展现其高超的技艺,更体现了他对自然馈赠的尊重,以及对民族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

(精心雕刻)
“石不语,色传神;刀未动,意先存”,石材的“天工”与匠人的“人意”相互成就。沅洲石雕工序繁杂,从选料、审石、设计到粗雕、精雕、打磨,完成一件作品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时间。“既然选择了这门手艺,就要耐得住性子,沉下心去雕琢。”胡杨说。
在漫长的创作过程中,胡杨不断突破自我,熟练掌握了沅洲石雕独有的“俏色巧雕”技法。作品《亭亭玉立》巧妙利用石材上的玉带,将其设计成荷叶与蜻蜓,灵动自然、独一无二。这种创作方式,既保留了石材的天然之美,又融入了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是民族文化与艺术创造力的完美结合。

(精心雕刻)
为了让沅洲石雕这门古老技艺代代相传,胡杨创办了沅洲石雕传习基地。在这里,他毫无保留地传授雕刻技法,更注重培养学员“读懂石头”的能力。
传习基地里,各族学员齐聚一堂,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因对沅洲石雕的热爱相聚在一起。年轻学徒们在胡杨的指导下,将现代审美与传统技艺相融合,为沅洲石雕注入新的活力。这一过程,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各民族文化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生动体现,大家在交流合作中,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共同描绘着民族团结的美好画卷。
29年来,胡杨潜心于沅洲石雕,坚持手工技艺制作,作品在国内外工艺美术大赛中屡获殊荣。他还荣获“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劳动模范”等诸多荣誉。
面对荣誉,胡杨始终保持初心,他认为,沅洲石雕的未来发展要传承与创新并重。一方面,要坚守传统技艺的核心,保护好民族艺术的根脉;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与现代科技、现代生活的结合点,开发出更具时代感的作品,让沅洲石雕走向世界,成为展示中国多民族文化魅力的一张亮丽名片。(曹小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