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6大标杆案例定规则!南海破解新业态“高风险低保障”死结

2025-04-28 22:24:00     阅读量:0

4月28日上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下称“南海法院”)举办“南海区新就业形态法律护航体系发布活动”,发布《佛山市南海区劳动争议审判白皮书(2020年-2024年)》及典型案例,通报近5年全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裁审一体化机制运行情况,并对辖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研究报告进行了解读。南海区人大代表梁少萍、南海区政协委员李兴义以及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南海法院、南海区人社局、区司法局、区税务局、区总工会及工商联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了活动。

4月28日上午,南海法院举办“南海区新就业形态法律护航体系发布活动”,同时还发布《佛山市南海区劳动争议审判白皮书(2020年-2024年)》及典型案例。唐梦 摄

5年结案超万件

南海“调裁审一体”护航新就业形态

该白皮书显示,过去5年,南海法院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0524件,结案10843件,案由主要集中在工伤保险待遇纠纷、经济补偿金纠纷、劳动合同纠纷等18类。其中,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纠纷528件,年均增长39.8%,主要涉及网约车、快递、网络直播和外卖行业等领域。

南海法院积极融入“1+6+N”工作体系建设,联合有关部门打造佛山市南海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裁审一体化中心,通过加强调解、监察、仲裁、审判联动,高效化解劳动纠纷。推动建立“南海工会法律服务站”,构建“法官+专职调解员+特邀调解员”调解模式,实现司法解纷、社会治理、职工自治的良性互动。推动在佛山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成立佛山首家快递行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并陆续推动成立多个调解委员会和工作站,形成劳动纠纷多元共治的新生态。

佛山市供应链物流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揭牌。唐梦 摄

南海法院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设立劳动争议专业审判庭,不断完善繁简分流、调审一体、简案速裁、繁案精审的办案机制。依托专业化审判做实指导调解,联合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开发“随时问”司法大数据调解助手,指导多元解纷平台提升化解劳动纠纷的能力。培育劳动争议专业化调解员队伍,组建“调审一体”办案团队,对简易案件实现快审快结。建立快速职业伤害认定通道,对劳动者的职业伤害认定申请进行实时审核、快速认定。推动建立社保补缴快速通道,避免因开具劳动关系证明引发诉讼,大大减少当事人诉累。

创新“三性审查法”

南海法院破题新业态劳动认定困局

南海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刘芳在活动现场解读了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和南海法院共同完成的南海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机制保护研究报告,介绍了涉及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案件特点,并从细化新业态劳动关系认定标准、探索建立新业态动态监测机制、推动健全新业态职业保障体系等方面为平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和平台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针对新业态劳动纠纷的新特点,南海法院从人格从属性、经济从属性、组织从属性三方面进行审查,积极破解新业态劳动关系认定难题。推动商业保险机构参与职业伤害保障,建立“先行赔付”机制,依法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职业保障。推动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个性化的社保方案、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技能培训等服务,帮助提高新业态劳动者的法律保护意识。

在本次发布的10个典型案例中,有6个属涉新业态劳动争议。在平台注册快递员与配送公司劳动关系案中,南海法院坚持“事实优先”原则,认定某配送公司虽通过平台发布工作任务,但实际控制工作考核标准和报酬来源,最终认定快递员与某配送公司存在劳动关系。在外卖骑手的职业伤害认定纠纷案中,南海法院根据广东省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政策,确认外卖骑手职业伤害待遇,判决平台支付生活保障费用,探索实践“非工伤但可获职业伤害保障”新路径,有效破解传统工伤保险覆盖不足的问题。

发布活动上,南海区人社局通报了南海区劳动人事争调裁审一体化中心建设成果,有关单位代表共同为“佛山市供应链物流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揭牌,新就业形态代表企业现场签订了行业自律公约。

在发布活动现场,南海区新就业形态企业代表签订自律公约。唐梦 摄

南海法院通过此次发布活动,展示了其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的创新实践和显著成效,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也为推动区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贡献了司法智慧和力量。

采写:南方+记者 唐梦

通讯员 金磊

【作者】 唐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