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是你们让我重新看清楚了孙子的笑脸!”82岁奶奶重见光明背后是这样一张“守护网”

2025-04-25 11:23:00     阅读量: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郑佳颖 通讯员 来舒 李月如

作为浙江省规模最大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之一,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共有16家成员单位,包括4家区级医院、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10个镇街,服务人口超百万。面对基层医疗资源分散、眼底病筛防滞后等难题,医院以数字化为引擎,形成“筛防管治康”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体系,提供“三位一体”专病服务,发挥专科优势,2024年5月13日,全国首家眼底疾病全病程管理中心在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正式落地,将数字化技术引入眼科诊断与治疗过程,调优专病管理方案,实现专病全病程、全数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为糖尿病等慢性病引发的眼底病变患者,织就一张覆盖筛查、诊断、治疗、随访的全周期健康守护网,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患者少奔波”。

拐杖下的光明之路

萧山区河上镇82岁的楼奶奶紧攥着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区一医院眼科主治医师陈子和的手,眼眶湿润:“原以为这辈子只能活在模糊里,是你们让我重新看清楚了孙子的笑脸!”

楼奶奶因糖尿病并发白内障,视力一度跌至生活难以自理。行动不便、子女忙碌,就医成了她心头的大山。陈医生带领眼科团队主动“破局”,联合河上分院为楼奶奶建立了健康电子档案,为她进行上门检查。

医院供图

像楼奶奶这样活动不便、家属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还有很多,区一医院眼底病服务团队对患有眼底疾病的他们进行了分级管理,和河上分院的社区医生一起,上门开展眼健康服务,进行健康宣教。

在一次眼底疾病全病程管理中心的AI辅助筛查中,陈医生发现楼奶奶眼底视网膜病变已达Ⅱ期,视力下降至0.02,亟需手术。面对老人的犹豫,他耐心科普,协调家属陪同,并通过数字化平台办理转诊,48小时内,开启绿色通道,最终由区一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赵珺彦成功地为楼奶奶实施了白内障手术。

医院供图

术后,楼奶奶视力恢复正常,达到了0.8,区一医院眼底病服务团队更是每月上门随访,为楼奶奶量身定制了控糖护眼方案。“现在我能自己买菜、看报,活得有滋有味!”楼奶奶开心的笑声,是对服务团队最认可的褒奖和赞许。

数智赋能:让光明触手可及

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作为全国首家眼底疾病全病程管理中心,与医共体10余家分院联动,通过眼健康领域的信息化、智能化实践探索,搭建起眼健康数字化平台,破除乐系统间的“数据孤岛”,整合了病历、影像、医嘱等信息,实现“一码追溯”,高危患者精准标记、分级转诊。通过AI辅助筛查技术,早筛早治隐匿眼底病变,已惠及蜀山街道、闻堰镇等地近千名老人。

医院供图

“五高人群(高龄、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度近视)是重点对象,早筛早治才能守住‘视界’”,赵珺彦动情地说,“在规范、精准化的早筛、优治以及慢病管理体系的帮助下,更多的老年患者及眼底病患者被及时发现,并得到了规范化的随访治疗。我们医院建立了从筛查、宣教、诊断、治疗到康复的全病程管理体系,一年间为6000余名糖尿病患者建立眼底健康档案,提供个性化精准管理。”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总院-分院-站点的三级网络,形成“临床诊疗+社区筛查+公共教育+康复训练”的综合服务模式,实现资源互通、优势互补,推动了慢病精细化管理。

向光而行:基层医疗的温度答卷

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自2019年成立以来,以“科技+温度”重塑基层医疗,用脚步丈量乡野,用专业化解病痛,更用真诚叩开患者心门。从“等患者上门”到“送服务入户”,从“单兵作战”到“多级联动”,以创新与坚守,尽心书写着“慢病精管”的萧山样本。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