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沿海产业转移,永州16大产业联盟聚链成势

2025-04-01 08:07:00     阅读量:0

3月30日,永州市吉他及其它乐器产业联盟在东安县正式成立,标志着永州市16大产业联盟陆续挂牌成立,以聚链成势、纵横联动的产业发展矩阵,推动企业从“单兵作战”迈向“集团冲锋”,为产业强市注入澎湃动能。

“产业联盟的成立,既是顺势而为的必然选择,更是乘势而上的主动突围。”东安县委书记、二级巡视员唐何表示,企业单打独斗,成本高,争不过市场波动;技术散,打不破创新瓶颈;品牌弱,走不出低价泥潭。企业抱团聚力,才能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润共创,让小微有靠山,龙头有延伸,产业有未来。

喷漆、组装、上弦、调音……走进湖南东安县吉他产业园,的吉他制作车间,工人们正忙着生产各类吉他。

从一家吉他企业,到一个产业聚集区,在歌诺雅乐器公司的带动下,30余家吉他及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东安,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据了解,东安吉他产业园位于东安经开区,总投资约5.2亿元,年生产吉他20余万把,年产值达3.2亿元,产品远销美国、西班牙、英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

3月27日,永州市大健康产业联盟在零陵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揭牌成立。大健康产业联盟是以医疗健康、生物医药、康养服务为核心的战略性平台,整合了数十家上下游企业,形成覆盖中药材种植、创新药研发、智能康养的完整生态圈。

“联盟将推动技术研发协同攻关,打造要素共享的产业共同体。”时代阳光药业执行董事唐纯玉表示,作为永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的重要落子,大健康产业联盟整合了数十家上下游企业,形成覆盖中药材种植、创新药研发、智能康养的完整生态圈。

根据永州市委、市政府“产业育新培强攻坚”战略部署,永州构建起“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多方协同”的立体化推进体系,聚焦电机电器、智能家居等16个优势产业链,创新推出“一链一策”精准服务,每年投入专项经费,打造“永链荟工业馆”数字平台,实施“专班服务+政策包”集成解决方案,构建了16个产业联盟。其中,江华电机电器为特色产业的“一主一特”产业发展格局,产业集聚度达75%,现有企业78家,年产电机5亿只,主要产品为串激电机、罩极电机、同步电机、直流电机、无刷电机等多种型号电机,远销全球47个国家。

永州市电机电器产业联盟监事长陈金龙说,联盟的成立,是永州电机电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我们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往后我们会充分发挥联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企业间的协作,整合资源,实现互利共赢,助力产业升级发展,共同让永州电机电器产业做大做强,争取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电机电器产业新高地。

位于祁阳高新区的东骏纺织由祁阳招商引资引入,其雨伞布市场份额占全球50%左右,是全球雨伞布供应龙头企业,正进入上市培育期。

祁阳东骏纺织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马维国说,目前,祁阳白水纺织小镇有产业链企业60余家,串联起雨伞布、帐篷布、箱包布的全球供应链,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年产值过500亿元、税收15亿元以上的纺织产业集群。“我们还携手政府积极开展产学研融合,引进纺织专业技术人才300余名,设科研实践基地。”马维国说。

在永州,产业转移并非简单搬家,而是立足资源禀赋,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向新延伸,不断提升产业“含新量”“含绿量”,着力打造产业集群。

双牌县近年围绕竹木加工特色产业,建成竹木产业智能科技园,吸引多家沿海企业入驻;江华县全力打造“电机之城”,从粤港澳大湾区招引电机产业链上企业162家,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产品配套率90%以上;蓝山县深耕皮具箱包产业,成全国“九大皮具箱包生产基地”之一;祁阳做大做强纺织产业链,是全国最大雨伞布生产基地......

产业承载能力持续提升、承接质量持续加强,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家居、电子信息等一批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多项经济指标增速进入湖南第一方阵。

依托全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永州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按照“一主一特”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打造6大千亿产业,省级产业集群和培育对象总数达9个,总数排全省第二、湘南湘西第一。

永州既要把沿海地区的企业、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引进来,更要将产业“链”起来,推动先进制造业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永州百亿园区增加到10个,省级高新区发展到5个,永州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蓝宁道新江”加工贸易走廊被湖南省政府授予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江华电机制造、蓝山皮具箱包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强势崛起;道县高新区初步形成企业达60余家的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冷水滩高科技工业园构建起智能家居家电、轻纺时尚“一主一特”产业格局。

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永州全市园区新引入重大项目中“主特”项目占比超70%,园区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达50%以上。

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坚强有力组织保障,永州还成立了由市委书记挂帅、市长任组长的发展开放型经济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将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加快推进永州陆港、道县紫金新材料产业园、零陵绿色锰系新材料产业园等7大产业平台建设,常态化开通永州-北部湾港铁海联运班列等5条国际内陆港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

大规模产业转移的引擎轰鸣,为永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16个产业联盟的纵横联动、“链式聚变”,则筑牢了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根基。永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永州将依托联盟的集群效应,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以产业之力,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

潇湘晨报记者陈张书 通讯员周飞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