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证券管涛:低利率时代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郭聪聪
8月16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浦发银行联合主办的“2025资产管理年会”在上海浦东隆重举办。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受邀出席,并以“低利率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他指出,当前中国低利率传导效果虽存在受限问题,但这一环境既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深入剖析全球经验与中国实际后,管涛着重强调,资本市场改革对经济转型、财富增长及金融强国建设具有核心支撑作用。
“目前主要的政策利率、市场利率正在呈单边下行走势。” 管涛在演讲开篇点出当前利率市场的现状,同时他指出,与利率下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资本市场对低利率的传导效果不及预期——利率走低时,市场解读往往导致资本市场承压,股票融资未能相应增加;即便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与企业债券利率同步下行,企业融资仍主要依靠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债券市场未能成为融资主力。
管涛进一步分析,不同的市场结构下,利率调整会带来不同影响。他以国外经验为例介绍,成熟市场融资结构中八成是直接融资(以股债为主),这使得低利率能有效推升风险资产价格,产生强劲的“正财富效应”,进而拉动投资与消费;还有部分国家直接与间接融资比例接近,银行体系在低息环境下面临净息差收窄、信贷投放动力不足的困境,形成“供给约束”,导致政策传导受阻。对此他强调:“这个供给约束不是央行的货币政策不宽松,而是银行的放贷积极性不高。”
面对当前挑战,管涛指出,我国政策正在持续呵护资本市场。从去年的“新国九条”到“1+N” 政策体系落地,再到今年 7 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清晰的政策信号已释放出来。
在管涛看来,低利率环境为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资本市场能促进产业、科技、资本的良性循环,这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要出路。”他强调,无论是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培育,还是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他特别提到,近期监管部门出台的“科创八条”“并购六条”等政策,就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例,资本市场通过股权融资、并购重组等工具,可对接科技创新企业的资金需求,加速技术成果转化;对于传统产业,资本市场能推动其通过数字化、绿色化改造实现升级,在存量经济中挖掘增量价值。“从经典案例看,无论是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还是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资本市场在促进产业升级过程中作用凸显。”管涛补充道。
同时,管涛提到,如今房地产供求关系发生深刻变化,投资属性弱化,这让资本市场迎来历史性机遇。他引用过往10年投资回报走势分析指出,长期投资优质资产具有丰厚回报潜力,这也侧面说明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需要投资者建立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
管涛指出,这对资产管理机构也提出了很大挑战,能否穿越周期,为投资者进行有效的资产配置并谋取较好回报,是资产管理机构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他提到,“当前中国资产估值修复的确定性较为明确,这既考验个人投资者的长期投资理念,也考验资产管理机构的资产配置能力。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已出台一系列措施,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 本文分类:实时讯息
- 本文标签:资本市场 利率 高质量 融资 政策 低利率 资产管理 资产
- 浏览次数:0 次浏览
- 发布日期:2025-08-18 14:40:00
- 本文链接:https://m.qckvzv.cn/news/j2wqxo8vk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