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巴渝论坛|“挑大梁”要落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上

2025-03-27 07:44:00     阅读量:0

新重庆-重庆日报 评论员 张燕

一个家里的“老大”,往往是重要支柱。“长兄如父”,说的便是“老大”身上的担子和责任。

家庭如此,国家也不例外。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下团时特别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大省之大,大在体量、大在作用。这些省份,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挑大梁”舍我其谁。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不只一次提到“挑大梁”这个关键词,希望“能者”多为大局作贡献。

道理都是相通的。城市向前,也总有脚步快一些的区县。重庆曾开过一场座谈会,明确“中心城区是全市经济主发动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要求中心城区“切实扛起大区担当、展现大区作为”,意在让大区勇挑大梁,多出力、多贡献、多担当,带着兄弟区县一起跑起来,营造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氛围。

最近,本报推出了“大区大县挑大梁”系列报道,梳理各区县因地制宜的探索,挖掘“挑大梁”的故事,解读“挑大梁”的做法——“懂车帝”落地江北实体运营,是江北区在提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上主动作为;鲁祖庙街区焕然一新,是渝中区在城市更新中的积极探索;全球首座全流程AI赋能“灯塔工厂”的诞生,是南岸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有效尝试……“挑大梁”之于重庆各区县,绝不是空喊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找到以一地赋能全市的抓手,是这些大区大县的共同选择。“挑大梁”不是“各顾各”,而是把自身置身于新重庆建设的整体架构中,置身于“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布局中,置身于数字重庆建设的脉络中,置身于超大城市治理的视野中,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把自身的“长板效应”转化为全域发展的“乘数效应”,用更多“首创性”“差别化”探索为新重庆建设添砖加瓦。

“挑大梁”,要靠大区大县主动担当,也要不断进行机制体制创新。重庆市委六届二次全会首提“区县委书记和部门一把手例会”机制。自此,重庆各区县一把手每季度都会聚到一起,到点验收、及时晾晒,相互交流、彼此镜鉴。如此一来,各区县抓发展促经济的好思路、好方法得到固化、推广,居前者发挥引领价值,落后者得到鼓舞鞭策。

“大”有大的要求,“大”有大的任务。每一次例会都在标注勇毅前行的步伐,每一条跑道上都是策马扬鞭的身影。这种“看得见的压力”转化为“挑大梁的动力”,形成“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氛围。如今,一个“拼”字贯穿巴渝大地,昭示着大区大县“敢闯敢干、唯实争先”的精气神。

“挑大梁”,是一种胆识,更是一种魄力。大区大县基础坚实、条件优越,是主力军,是发动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最需要动员起来的力量。只有大区大县踩足“油门”、奋力奔跑,做实现目标的贡献者、实干争先的引领者、攻坚克难的奋进者,新重庆才能跑出“加速度”,才能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