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重庆小面的广州遇见小面冲击上市,重庆本地小面品牌有没有跟进的?
16日,上游新闻报道《主打重庆小面的遇见小面冲击“中式面馆第一股”,创始团队曾来渝学艺》,介绍了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遇见小面)已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一事。招股说明书显示,遇见小面2024年已有380家门店,去年营收11.54亿元。稿件发布后,引发了重庆小面从业者关注和热议。18日,重庆市小面协会秘书长邹徐告诉上游新闻(报料邮箱:baoliaosy@163.com)记者,希望重庆小面产业奋起直追,早日做出有影响力的品牌。多家知名小面品牌也表示,会把重庆小面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奋斗,并考虑借助资本把体量做大做强。
遇见小面口感很接近重庆小面
公开资料显示,重庆小面产业发展迅速,是重庆餐饮行业的重要支柱之一。邹徐介绍,根据最新数据,重庆市内的小面门店数量已经超过了8.6万家,每天售出的小面约有1300万碗,年营收额高达500亿元,小面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对于遇见小面申请上市一事,邹徐表示,自己曾专程前往广州武汉等地,品尝考察过遇见小面,“遇见小面的口感和重庆本土小面已经做到了非常相似的程度,他们供应链成熟、制作工艺标准化,所以呈现出来的产品口感统一,迎合了大众的口味,值得肯定。”

遇见小面申请上市,对重庆小面从业者是刺激也是激励。遇见小面官微
对于遇见小面取得的成功,重庆文旅协会副会长、重庆美食评论学会会长司马青衫曾表示,三个华南理工大学的理科生,来重庆学了手艺,选择这个赛道取得了成功,这个案例对我们重庆小面从业者来说既是一个刺激,也是一个激励。对此,邹徐表示,遇见小面的成功之路,值得重庆小面从业者借鉴学习,“对于重庆小面这样一个产品而言,它的成功可能涉及到十多个因素,包括味道、位置、运营、管理、定位、营销、品牌、远景目标等,但我们有的本土经营者只看重‘味道’和‘位置’这两个维度。有的面馆觉得自己做了几十年了,开了三五个店,每天都有很多顾客慕名而来,就已经很成功了,开始享受生活了。还有的取得一定成绩后就开放加盟,收取一家几万块钱的加盟费,想找‘快钱’,没能沉淀下来继续深耕产品,也没有继续做大做强甚至上市的野心。有的品牌做了很多加盟店之后,没有注重品控,其实这对自己的品牌和整个重庆小面招牌也是一种伤害。”
邹徐建议,就像遇见小面创始人之一宋奇曾明确表示“要做中国的麦当劳”一样,“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和格局,要有打造品牌的思维。重庆小面这个赛道是没有问题的,是和沙县小吃、柳州螺蛳粉、兰州拉面并称的四大知名小餐饮代表,口感好、受众广、潜力大,但需要从业者的共同努力,包括吸引资本在内,我们都需要做积极尝试。资本进入的第一步,是从业者有格局和梦想。但从目前的情况看,重庆小面受到资本的关注还不多。”邹徐介绍,单从数量而言,重庆不乏上千家门店的著名小面品牌,“比如说秦云老太婆摊摊面,总共有上千家门店,但他们属于弱管控,以做加盟为主。”
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邹徐强调,做重庆小面,最好是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他以刚倒闭的某网红小面为例进行了分析,“面馆的老板本来是网红,抖音粉丝几百万,以她的粉丝基础和号召力来做重庆小面完全没问题,但她没有找专业人士,而是让以往包装自己的团队来做小面,这就有问题了,最终亏了几百万元惨淡收场。”邹徐呼吁,重庆小面产业的发展,除了餐饮从业者的深耕,也需要有更多领域的优秀运营人才、管理人才加入,一起推动、共同打造重庆的美食名片。

重庆盅盅面一度做得风生水起。重庆盅盅面官微
记者查询资料发现,此前也有不少有代表性的重庆小面品牌尝试冲击上市,但最终未能成功,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重庆盅盅面——2014年10月,重庆盅盅面正式对外营业,其首家店是通过众筹的方式,一共筛选了9个投资人,众筹了160万元,营业地址选在了一个甲级写字楼。“横空出世”后,盅盅面发展得很快,短短时间就开出十几家门店,吸引了多家投资机构的关注,创始人唐新宇曾经对媒体透露:“第一个门店月营业额30万元,到2015年底共约12家门店相继开业,营业额已累积达2000万元。”为了让数据更好看,盅盅面开始急速扩张。但由于缺乏科学计划,到了2016年底,盅盅面被指资金链出现问题。彼时,唐新宇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已经关掉了8家门店,但他对未来充满信心,称已有投资机构愿意参与盅盅面发展,已获得千万元融资。但记者查询高德地图发现,盅盅面如今的门店所剩无几。
上游新闻记者查看“重庆盅盅面”官方微博发现,该账号上次更新还是2017年1月11日。邹徐表示:“我曾经想喊他回来继续做小面,还引荐了资本,但失败了。非常可惜,其实哪怕以现在的标准来看,盅盅面当年的标准化生产和强管控经营模式,都是非常优秀的,至今没有过时。”
计划先扎根川渝,再往外地发展
对于遇见小面申请上市一事,上游新闻记者也采访了多家重庆知名品牌小面。十八梯邓凳面创始人邓秋槐表示:“昨天好多朋友都给我们发了这个信息,我们的目标是先做大做强,上市的梦想还是要有。(遇见小面)品牌的确值得学习,我们目标也很明确,就是从本土走出去,从连锁做成品牌。目前我们已有70家店,今年破百,我们是坚持做直营,一年开店30家左右。我们正在深度开发广州市场,同时布局上海市场,计划3到5年内把重庆、成都、广州、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完成布局。我们打算把重庆小面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努力做成一张名片。”

十八梯邓凳面在重庆机场内开的新店,今年计划门店总数破百。受访者供图
对于与资本合作一事,邓秋槐表示:“我们也在接触资本,现在已经有两个3000万资金体量的投资人,共计6000万,在和我们接洽,但我觉得不是时候,我们还在完善公司组织架构,把中端、后端做得非常优秀后,再考虑借助资本把体量做大,把品牌价值做出来后,那个时候也许上市就会有机会。”

呼啦面馆已有180家店,打算先扎根川渝地区,再往外地发展。受访者供图
呼啦面馆作为川渝地区知名的重庆小面连锁品牌,8年时间开了180家店,联合创始人朱颜成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做大做强肯定是要的,但目前我们离上市这个目标还很远。我们的想法是‘看5年,谋3年,踏踏实实干1年’。未来,我们计划扎根川渝地区,一定要把川渝地区打透,开出三五百家店,如果说有机会的话,再往外地发展。”
上游新闻记者 金鑫